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作者:张香保 人气:
次 时间:2018年06月25日 星级:
内容摘要:
观察与实验是加强基本概念教学的基础;找出事物的共性是形成概念的关键;对概念的正确表达是学好概念的根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学属于起点教学。兴趣是入门的老师,二千多年前的孔子说过: “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兴趣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如加强实验观察、理论联系实际、介绍有关的历史资料和科学成果等等,都是属于有效手段。但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有效方法还是要学生在思维上 “ 开窍 ” ,培养他们具有追求知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学习物理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无疑应从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做起。因为思维实际上是以概念的形式进行的,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只有概念清楚,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方法正确,思维活跃,结论完整,使之在学习中不断树立信心,做到学而不倦,不断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为完成学习任务开创有利条件。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应如何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呢?
1 、重视观察与实验是加强基本概念教学的基础。
概念是实践的产物,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力的概念,最初是人们在劳动时与推、拉、提等有关的活动中得到的,感到这些过程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手臂的肌肉都要感到紧张,于是说手臂正在用力,力的概念就这样初步形成。后来在实践中又进一步体会到,由肌肉紧张所产生的效果,也可采用别的方法来得到,例如手可以拿住重物,绳子也可以吊起重物,人拉车,马也能拉车等等,说明人对物体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这样就把力的概念概括为 “ 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从而力的概念就具有更高的抽象性,适用的范围也就更广泛。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形成概念,当然不必去重复历史上的过程,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走捷径的道路完成。但是概念是属于前人的理性认识,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样必须遵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即要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知识肤浅,抽象思维能力又较薄弱,观察、实验就成为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概念教学之前,应该通过实验演示来指导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有关的物理现象,使学生对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明确的了解,把研究对象的客观属性清晰地反映到学生的头脑里。
2 、找出事物的共性是形成概念的关键。
物理概念的形成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原有的认识导出新的物理概念,另一种是从大量的感性认识通过抽象思维浓缩而成。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一般都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后抽象概括起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感性认识中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东西加以仔细区别,找出事物的共性,然后归结成概念。例如讲动能的概念时,通过运动钢球能将纸盒推动一段距离;下落的铁锤能把钉子钉入木板;飞行的炮弹能炸穿敌人的坦克等实例让学生分析对比,找出这些例子的共性,即它们都是运动的物体,它们都在运动中做了功。接着进一步指出,运动的物体能做功,说明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然后得出 “ 动能 ” 的定义。通过事物共性的分析,使学生体会事物在变化过程中共同的物理性质需要我们描述,认识到引入概念的必要性,使之对引入的概念具有一种亲切感,学起来就觉得入味。
3 、对概念的正确表达是学好概念的根本。
学习物理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要牢固掌握表达物理概念所用的词汇。如果学生对概念的表达是前言不接后语,就谈不上对事物的本质认识,谈不上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初中学生由于思维能力比较弱,往往习惯于死记硬背,要把概念搞清、记牢具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一些没有明确定义的概念,如功、沸腾、电压等等,更是说不完整。正确的表达是逻辑思维的反映,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叙述概念的能力,也得从加强抽象思维的训练着手。在教学中抓住每一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搞清概念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把抽象的概念再转化为思维上的具体,让概念的理解能在思想上有着落,使之在表达时做到正确、完整,并富有逻辑程序。只有在概念的表达上进行严格的练习,对概念的认识才能加深,对概念的掌握才能正确。
4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习概念也要体现 “ 学以致用 ” 的精神,通过问题的具体分析和实际应用来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当每一个概念讲解以后,教师应分析典型的例题,来启发学生对概念的灵活运用。并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通过定量的计算,使概念获得进一步的消化。对某些容易混淆不易掌握的概念还要通过比较把它们区别清楚。例如学了平均速度以后,应该向学生指出,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同,它只能大体反映物体在某一段距离(或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情况,它的数值不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距离,不能代表各个地点物体运动状态。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差异点,既巩固了新概念也复习了旧概念。
形成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以上所说的基本要求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在一般情况下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过物理概念的教学还是有规律可寻的。为了使物理教学能抓住物理概念这个关键,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更新教育理念的当今时代,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 上一份资料: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 下一份资料:自制教具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帮助
内容摘要:
观察与实验是加强基本概念教学的基础;找出事物的共性是形成概念的关键;对概念的正确表达是学好概念的根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学属于起点教学。兴趣是入门的老师,二千多年前的孔子说过: “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兴趣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如加强实验观察、理论联系实际、介绍有关的历史资料和科学成果等等,都是属于有效手段。但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有效方法还是要学生在思维上 “ 开窍 ” ,培养他们具有追求知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学习物理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无疑应从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做起。因为思维实际上是以概念的形式进行的,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只有概念清楚,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方法正确,思维活跃,结论完整,使之在学习中不断树立信心,做到学而不倦,不断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为完成学习任务开创有利条件。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应如何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呢?
1 、重视观察与实验是加强基本概念教学的基础。
概念是实践的产物,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力的概念,最初是人们在劳动时与推、拉、提等有关的活动中得到的,感到这些过程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手臂的肌肉都要感到紧张,于是说手臂正在用力,力的概念就这样初步形成。后来在实践中又进一步体会到,由肌肉紧张所产生的效果,也可采用别的方法来得到,例如手可以拿住重物,绳子也可以吊起重物,人拉车,马也能拉车等等,说明人对物体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这样就把力的概念概括为 “ 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 从而力的概念就具有更高的抽象性,适用的范围也就更广泛。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形成概念,当然不必去重复历史上的过程,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走捷径的道路完成。但是概念是属于前人的理性认识,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样必须遵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即要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知识肤浅,抽象思维能力又较薄弱,观察、实验就成为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概念教学之前,应该通过实验演示来指导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有关的物理现象,使学生对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明确的了解,把研究对象的客观属性清晰地反映到学生的头脑里。
2 、找出事物的共性是形成概念的关键。
物理概念的形成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原有的认识导出新的物理概念,另一种是从大量的感性认识通过抽象思维浓缩而成。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一般都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后抽象概括起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感性认识中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东西加以仔细区别,找出事物的共性,然后归结成概念。例如讲动能的概念时,通过运动钢球能将纸盒推动一段距离;下落的铁锤能把钉子钉入木板;飞行的炮弹能炸穿敌人的坦克等实例让学生分析对比,找出这些例子的共性,即它们都是运动的物体,它们都在运动中做了功。接着进一步指出,运动的物体能做功,说明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然后得出 “ 动能 ” 的定义。通过事物共性的分析,使学生体会事物在变化过程中共同的物理性质需要我们描述,认识到引入概念的必要性,使之对引入的概念具有一种亲切感,学起来就觉得入味。
3 、对概念的正确表达是学好概念的根本。
学习物理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要牢固掌握表达物理概念所用的词汇。如果学生对概念的表达是前言不接后语,就谈不上对事物的本质认识,谈不上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初中学生由于思维能力比较弱,往往习惯于死记硬背,要把概念搞清、记牢具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一些没有明确定义的概念,如功、沸腾、电压等等,更是说不完整。正确的表达是逻辑思维的反映,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叙述概念的能力,也得从加强抽象思维的训练着手。在教学中抓住每一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搞清概念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把抽象的概念再转化为思维上的具体,让概念的理解能在思想上有着落,使之在表达时做到正确、完整,并富有逻辑程序。只有在概念的表达上进行严格的练习,对概念的认识才能加深,对概念的掌握才能正确。
4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习概念也要体现 “ 学以致用 ” 的精神,通过问题的具体分析和实际应用来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当每一个概念讲解以后,教师应分析典型的例题,来启发学生对概念的灵活运用。并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通过定量的计算,使概念获得进一步的消化。对某些容易混淆不易掌握的概念还要通过比较把它们区别清楚。例如学了平均速度以后,应该向学生指出,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同,它只能大体反映物体在某一段距离(或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情况,它的数值不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距离,不能代表各个地点物体运动状态。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差异点,既巩固了新概念也复习了旧概念。
形成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以上所说的基本要求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在一般情况下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过物理概念的教学还是有规律可寻的。为了使物理教学能抓住物理概念这个关键,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更新教育理念的当今时代,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 上一份资料: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 下一份资料:自制教具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帮助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