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原则及策略
作者:王新春 人气:
次 时间:2007年01月12日 星级:
江阴市长寿中学 胡学峰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提高能力,即所谓“授人以渔”。为此,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并实践了初中物理“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的教学理念,并且在实践过程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主探究”教学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列昂节夫和皮亚杰都认为主动性是主体活动本质特征,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映或认识,正如没有对物体的触摸,就不可能产生对物体的触觉。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才会发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的“活动激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提高”应都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必须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作用是设计、组织、协调、点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控制局面和激励学生的“精神产婆”。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但不是由其自由发展,整个教学应在教师的合理控制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体现在时间上,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思维上。
适应性原则。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物理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从学生已有认知特征出发,力求建立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联系。教学形式的组织与教学语言应符合学生的心理,方可充分调节课堂气氛,有效推动群体思维的深入。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思维的调整。
情意性原则。“自主探究”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意性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关注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二是关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我们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要坚持教师与学生人格的平等,师生相互尊重,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相互探讨。教师对学生暂时的困难要充分了解、理解和谅解,对学生的质疑和求异应持一种大度、欣赏、鼓励的态度。如果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平等氛围,那么学生就不会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讲出来,特别是当他一知半解的时候。这样教师就失去了许多教育的好机会,造成教育的失败。同时,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愉悦,感觉到物理是有趣的。
二、“自主探究”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方案,这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1.从实际生活背景中提炼物理知识。实际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引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和能力。如在公交车上乘客当刹车时要前倾、启动时要后仰,则可与物体具有惯性知识联系起来。
2.对教科书上的实验改编。教科书上实验虽具有典型性、示范性,但有的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不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积累实验经验对课本实验进行迁移,从而达到优化认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3.从课外资料中筛选改编。课外资料内容丰富而多彩,但课外资料的内容与形式常不能与学生实际水平、生活经验相匹配。对课外资料的研究、筛选改编为教学提供了广泛的资源。
4.对学生已有结论的推广或优化。由于学生已有的结论是学生自己努力学习获得的,对已有结论的推广和优化探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投入。如在刚学完重力之后,学生知道了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要受重力作用。那么我们的神州六号升入太空后,请你想象一下飞船舱内可能会出现的场景。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这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教学内容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果没有一种理性的反思,活动、探究、交流就会流于表面化,达不到最终的目的。由于反思是学生的心理活动,不好监控与评价,反思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又不能一时形成。因此,为有效培养学生反思习惯与能力,我们采取了“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
1.提问的内容:对基本概念、公式的提问。教学中对概念从内涵与外延提问,如提问定律的题设、结论、作用等由此促进理解。以提问促反思,让学生们在反思中暴露出其问题,以发现他们的心得体会与思维障碍,从学生反思中发现的问题,设计活动方案能切入中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问的方式:先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一些自我反思的问题,如“你是如何确定这一解题步骤的?你认为这一步骤有何作用?”等等,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必然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再由教师提问过渡到学生间的互问。让学生给学生提问是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到“学生自我提问反思”的重要过渡。学生给学生的提问则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水平,更好地达到审视思维过程的目的,同时又对其他学生有所启示,从而达到共同提高,逐步养成自我提问的习惯。教师的提问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但反思能力的提高是个体充分内化的教程。长期坚持以上提问方式,就会逐渐养成自己问自己,自己问他人的反思习惯。
三、实施教学的体会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生的学习既不是单纯累积,也不是纯粹建构,而是接受与建构并存的,它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有效应用不仅需要学生观念上的认同和理解,也需要经过一定强度的训练使之过渡到系统化、结构化、策略化和自动化,这与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是不矛盾的。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识到,在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是让学生“想”起来,即以探索、研究的姿态进入到教学中来,而教师作为必不可少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应努力创造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的环境,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人文”则指的是师生、学生之间轻松和谐、互动的关系,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环境的创设,而教学过程便是学生为主体的探索与思考的过程。
为使教学内容的展示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实际,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应从系统的、发展的高度来处理教材,要做教材的主人。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学生创新的思维基础,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思考方法,因此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物理素质的大局出发,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运用这种方法。
- 上一份资料:“新”课堂教学的几大误区及对策
- 下一份资料:物理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
江阴市长寿中学 胡学峰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提高能力,即所谓“授人以渔”。为此,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并实践了初中物理“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的教学理念,并且在实践过程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主探究”教学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列昂节夫和皮亚杰都认为主动性是主体活动本质特征,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映或认识,正如没有对物体的触摸,就不可能产生对物体的触觉。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才会发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的“活动激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提高”应都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必须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作用是设计、组织、协调、点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控制局面和激励学生的“精神产婆”。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但不是由其自由发展,整个教学应在教师的合理控制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体现在时间上,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思维上。
适应性原则。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物理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从学生已有认知特征出发,力求建立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联系。教学形式的组织与教学语言应符合学生的心理,方可充分调节课堂气氛,有效推动群体思维的深入。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思维的调整。
情意性原则。“自主探究”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意性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关注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二是关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我们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要坚持教师与学生人格的平等,师生相互尊重,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相互探讨。教师对学生暂时的困难要充分了解、理解和谅解,对学生的质疑和求异应持一种大度、欣赏、鼓励的态度。如果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平等氛围,那么学生就不会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讲出来,特别是当他一知半解的时候。这样教师就失去了许多教育的好机会,造成教育的失败。同时,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愉悦,感觉到物理是有趣的。
二、“自主探究”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方案,这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1.从实际生活背景中提炼物理知识。实际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引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和能力。如在公交车上乘客当刹车时要前倾、启动时要后仰,则可与物体具有惯性知识联系起来。
2.对教科书上的实验改编。教科书上实验虽具有典型性、示范性,但有的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不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积累实验经验对课本实验进行迁移,从而达到优化认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3.从课外资料中筛选改编。课外资料内容丰富而多彩,但课外资料的内容与形式常不能与学生实际水平、生活经验相匹配。对课外资料的研究、筛选改编为教学提供了广泛的资源。
4.对学生已有结论的推广或优化。由于学生已有的结论是学生自己努力学习获得的,对已有结论的推广和优化探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投入。如在刚学完重力之后,学生知道了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要受重力作用。那么我们的神州六号升入太空后,请你想象一下飞船舱内可能会出现的场景。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这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教学内容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果没有一种理性的反思,活动、探究、交流就会流于表面化,达不到最终的目的。由于反思是学生的心理活动,不好监控与评价,反思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又不能一时形成。因此,为有效培养学生反思习惯与能力,我们采取了“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
1.提问的内容:对基本概念、公式的提问。教学中对概念从内涵与外延提问,如提问定律的题设、结论、作用等由此促进理解。以提问促反思,让学生们在反思中暴露出其问题,以发现他们的心得体会与思维障碍,从学生反思中发现的问题,设计活动方案能切入中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问的方式:先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一些自我反思的问题,如“你是如何确定这一解题步骤的?你认为这一步骤有何作用?”等等,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必然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再由教师提问过渡到学生间的互问。让学生给学生提问是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到“学生自我提问反思”的重要过渡。学生给学生的提问则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水平,更好地达到审视思维过程的目的,同时又对其他学生有所启示,从而达到共同提高,逐步养成自我提问的习惯。教师的提问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但反思能力的提高是个体充分内化的教程。长期坚持以上提问方式,就会逐渐养成自己问自己,自己问他人的反思习惯。
三、实施教学的体会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生的学习既不是单纯累积,也不是纯粹建构,而是接受与建构并存的,它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有效应用不仅需要学生观念上的认同和理解,也需要经过一定强度的训练使之过渡到系统化、结构化、策略化和自动化,这与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是不矛盾的。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识到,在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是让学生“想”起来,即以探索、研究的姿态进入到教学中来,而教师作为必不可少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应努力创造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的环境,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人文”则指的是师生、学生之间轻松和谐、互动的关系,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环境的创设,而教学过程便是学生为主体的探索与思考的过程。
为使教学内容的展示能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实际,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应从系统的、发展的高度来处理教材,要做教材的主人。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学生创新的思维基础,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思考方法,因此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物理素质的大局出发,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运用这种方法。
- 上一份资料:“新”课堂教学的几大误区及对策
- 下一份资料:物理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