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物理教育
作者:蔡继红 人气:
次 时间:2007年06月06日 星级:
河南省焦作县博爱县泗沟学校 蔡继红
内容提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在教育中应用成为教师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物理学科,着重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教育思想与手段、教育目的与过程、教育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成功地挖掘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育中应用的巨大潜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
关键词:教育技术 物理 多媒体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目前世界发展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教育这一古老的课题也必然要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挖掘出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巨大潜力,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也就成为每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笔者认为要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物理教育,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着眼教育理念,处理好思想与手段的关系
我国一些教育专家给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由此可见,这次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是以教育理念变革为先导、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契机、以学生的个体受益程度为标志、以整合为手段的教育变革。简单地说,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两个层面来对现有教育进行变革的,二者相辅相成,但又要有所侧重。
1.思想决定方向,手段决定质量,二者缺一不可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就实验教学本身来讲,以前我们是教师演示实验加学生分组实验的模式,注重的是实验的结果,要学生掌握某条具体的知识点;引入探究式教学和“STS”的教学思想后,我们更加注重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建立学生的科技意识。这就是教育思想的不同引发的教育方向不同。比如光的折射部分,凸透镜成像是重点实验内容,教师要演示,学生也要动手做,但目的就是要学生理解和记忆成像规律。现在我们在分组实验探究规律的基础上,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多了,虽然有些同学的实验方案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但他们对规律理解掌握的效果很好,更重要的是学生运用实验手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同样在这个例子中,当时为了让学生的思路更开阔,自设的方案多样,我推荐他们通过网络这个巨型知识库查找资料,这就是手段的更新。对于思想和手段这二者来说,如果没有教法的革新,那么即使网络再完备,信息量再大,学生也只是被满堂灌饱而已;同样,假若缺少网络这个高信息量、易获取的便利途径,那么学生很难跳出教材想出那么多的实验方法来。所以说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2.思想是源,手段是流,无源之水终有尽头
教育思想和手段虽然是缺一不可的,但二者之间又应以思想的变革为重。现在有些同志一提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远程教育等等,这就是源流不清,本末倒置了。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教法不改革,那只是用新瓶装旧酒而已。比如笔者见过的一个“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课件,分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新课教学、课后小结和课堂练习五部分,乍一看,章法上有头有尾,形式上也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但观其内容,不过是照本宣科,把板书变成了点鼠标。如此教学,恐怕和百年前的效果也相差无几吧。
二、着眼教育目标,处理好目的与过程的关系
教育的目的从大处讲就是要促进人类文明、文化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从小处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达到教学目标,现代教育技术无疑是一柄利器,但它也是双刃剑,运用的不好可能会有损于教学过程的本身。
1.要因人施教、因地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哪种教学方法,要因对象和条件来确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生搬硬套显然是不正确的。比如,对于贫困山村来讲,受教者课余时间有限、经济条件有限,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同时施教者的硬件设施也有限,如果教师不抓紧抓好四十五分钟,却盲目地使用“STS”教育方法,让孩子在课下放下竹篮去搞调查研究,收集大量资料来写调查报告,那么结果可想而知。这时不如退一步,立足现有条件,先让孩子记忆、理解、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
2.不能为过程而过程、为技术而技术
在教育界大力推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前提下,有一种片面的思想,认为不用多媒体教学就落伍了。于是为了一堂公开课,有些教师把心思不是放在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上,而是不惜花费数天乃至数周的时间来制作课件。最后的结果是让课件成了课堂的中心,教师变成了被课件控制的工具,不断点击按钮,亦步亦趋去完成教学任务,不敢越雷池一步,灵感、创造性消失殆尽。更有许多课件中大量使用着一些华而不实的动态效果,将可以用其它教学手段完成的内容统统制作成课件,装饰成舞台上浓妆艳抹的角色去吸引观众好奇的眼光。这就是走进了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不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技术如果首先考虑一下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没有作用、有多大作用这两个问题,那么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3.对于物理教学来讲,动手实验有其不可替代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二次开发和推广普及,专门运用物理领域的光学、电学、力学等虚拟实验室已经相当完备。使用虚拟实验室来完成实验,一则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二来对器材的消耗降低为零,不会出现器材不足或损坏的现象;第三实验的现象往往比实际中更准确。基于以上优点,虚拟实验室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但是物理学的基础就是观察和实验,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提高他们使用仪器、准确度量的熟练程度,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作风,这是虚拟实验达不到的效果。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决不能让虚拟实验室完全取代动手实验。
三、着眼教育效果,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评价一节教学课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你用黑板还是用投影,也不在于课件制作华丽还是简单,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效果。目前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十分普遍,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这个形式更加适应教学这个内容,增强教学的效果呢?
1.要把握好用与不用的度
简单地说,这个度就是可用可不用一概不用。比如某个“折射定律”的课件,作者将书上关于光的折射定律的插图做成动画,用按钮控制步步显示。点击一次按钮,出现入射光线,再点击一次出现法线,再点击出现折射线……点击7次按钮后才能呈现出书上插图的画面。为什么不能让教师边讲边画呢?再如“惯性定律”这节课,手拉小车木块向后翻倒这个简单的现象,也要做成课件,远不如实物来得直观、形象、简便。像以上这两种情况纯属画蛇添足。
2.要把握好应用的重点
对于物理学科来讲,一些过程是难以展示的,尤其是那些渐进的、瞬时的、微观的和抽象的物理过程,对于这些重点内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体现。比如机械波的传播是很复杂的,光让学生想象是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但在电脑上既可以观察连续的传播过程,也可以一幅一幅地显示每隔时间后的波形,还可以观察一个质点在不同时刻的振动情况。这样的演示单凭实际的演示实验是难以完成的,在这里合理运用也是十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
总之,作为教学主导的物理教师,要想在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内自由翱翔,就必须向自身挖潜,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驾驭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物理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吉庆.计算机教育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 上一份资料: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实验创新的问题(一)
- 下一份资料:新课改下的农村物理教学
河南省焦作县博爱县泗沟学校 蔡继红
内容提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在教育中应用成为教师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物理学科,着重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教育思想与手段、教育目的与过程、教育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成功地挖掘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育中应用的巨大潜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
关键词:教育技术 物理 多媒体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目前世界发展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教育这一古老的课题也必然要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挖掘出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巨大潜力,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也就成为每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笔者认为要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物理教育,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着眼教育理念,处理好思想与手段的关系
我国一些教育专家给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由此可见,这次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是以教育理念变革为先导、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契机、以学生的个体受益程度为标志、以整合为手段的教育变革。简单地说,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两个层面来对现有教育进行变革的,二者相辅相成,但又要有所侧重。
1.思想决定方向,手段决定质量,二者缺一不可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就实验教学本身来讲,以前我们是教师演示实验加学生分组实验的模式,注重的是实验的结果,要学生掌握某条具体的知识点;引入探究式教学和“STS”的教学思想后,我们更加注重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建立学生的科技意识。这就是教育思想的不同引发的教育方向不同。比如光的折射部分,凸透镜成像是重点实验内容,教师要演示,学生也要动手做,但目的就是要学生理解和记忆成像规律。现在我们在分组实验探究规律的基础上,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多了,虽然有些同学的实验方案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但他们对规律理解掌握的效果很好,更重要的是学生运用实验手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同样在这个例子中,当时为了让学生的思路更开阔,自设的方案多样,我推荐他们通过网络这个巨型知识库查找资料,这就是手段的更新。对于思想和手段这二者来说,如果没有教法的革新,那么即使网络再完备,信息量再大,学生也只是被满堂灌饱而已;同样,假若缺少网络这个高信息量、易获取的便利途径,那么学生很难跳出教材想出那么多的实验方法来。所以说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2.思想是源,手段是流,无源之水终有尽头
教育思想和手段虽然是缺一不可的,但二者之间又应以思想的变革为重。现在有些同志一提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远程教育等等,这就是源流不清,本末倒置了。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教法不改革,那只是用新瓶装旧酒而已。比如笔者见过的一个“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课件,分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新课教学、课后小结和课堂练习五部分,乍一看,章法上有头有尾,形式上也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但观其内容,不过是照本宣科,把板书变成了点鼠标。如此教学,恐怕和百年前的效果也相差无几吧。
二、着眼教育目标,处理好目的与过程的关系
教育的目的从大处讲就是要促进人类文明、文化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从小处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达到教学目标,现代教育技术无疑是一柄利器,但它也是双刃剑,运用的不好可能会有损于教学过程的本身。
1.要因人施教、因地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哪种教学方法,要因对象和条件来确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生搬硬套显然是不正确的。比如,对于贫困山村来讲,受教者课余时间有限、经济条件有限,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同时施教者的硬件设施也有限,如果教师不抓紧抓好四十五分钟,却盲目地使用“STS”教育方法,让孩子在课下放下竹篮去搞调查研究,收集大量资料来写调查报告,那么结果可想而知。这时不如退一步,立足现有条件,先让孩子记忆、理解、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
2.不能为过程而过程、为技术而技术
在教育界大力推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前提下,有一种片面的思想,认为不用多媒体教学就落伍了。于是为了一堂公开课,有些教师把心思不是放在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上,而是不惜花费数天乃至数周的时间来制作课件。最后的结果是让课件成了课堂的中心,教师变成了被课件控制的工具,不断点击按钮,亦步亦趋去完成教学任务,不敢越雷池一步,灵感、创造性消失殆尽。更有许多课件中大量使用着一些华而不实的动态效果,将可以用其它教学手段完成的内容统统制作成课件,装饰成舞台上浓妆艳抹的角色去吸引观众好奇的眼光。这就是走进了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不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技术如果首先考虑一下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没有作用、有多大作用这两个问题,那么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3.对于物理教学来讲,动手实验有其不可替代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二次开发和推广普及,专门运用物理领域的光学、电学、力学等虚拟实验室已经相当完备。使用虚拟实验室来完成实验,一则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二来对器材的消耗降低为零,不会出现器材不足或损坏的现象;第三实验的现象往往比实际中更准确。基于以上优点,虚拟实验室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但是物理学的基础就是观察和实验,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提高他们使用仪器、准确度量的熟练程度,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作风,这是虚拟实验达不到的效果。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决不能让虚拟实验室完全取代动手实验。
三、着眼教育效果,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评价一节教学课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你用黑板还是用投影,也不在于课件制作华丽还是简单,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效果。目前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十分普遍,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这个形式更加适应教学这个内容,增强教学的效果呢?
1.要把握好用与不用的度
简单地说,这个度就是可用可不用一概不用。比如某个“折射定律”的课件,作者将书上关于光的折射定律的插图做成动画,用按钮控制步步显示。点击一次按钮,出现入射光线,再点击一次出现法线,再点击出现折射线……点击7次按钮后才能呈现出书上插图的画面。为什么不能让教师边讲边画呢?再如“惯性定律”这节课,手拉小车木块向后翻倒这个简单的现象,也要做成课件,远不如实物来得直观、形象、简便。像以上这两种情况纯属画蛇添足。
2.要把握好应用的重点
对于物理学科来讲,一些过程是难以展示的,尤其是那些渐进的、瞬时的、微观的和抽象的物理过程,对于这些重点内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体现。比如机械波的传播是很复杂的,光让学生想象是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但在电脑上既可以观察连续的传播过程,也可以一幅一幅地显示每隔时间后的波形,还可以观察一个质点在不同时刻的振动情况。这样的演示单凭实际的演示实验是难以完成的,在这里合理运用也是十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
总之,作为教学主导的物理教师,要想在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内自由翱翔,就必须向自身挖潜,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驾驭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物理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吉庆.计算机教育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 上一份资料: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实验创新的问题(一)
- 下一份资料:新课改下的农村物理教学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