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教学研究> 教学论文 > 内容详情

浅谈新课标实施中初中物理教师的定位

作者:阮干峰  人气: 次  时间:2008年06月08日  星级:

摘要: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尤为重要,特别是首先要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问题。在新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他的作用是什么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成为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成为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成为学生情感的熏陶者,成为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关键词:传授者 转变角色 创设者 组织者 熏陶者 催化剂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常听老教师用四句话来概括一种教学经验“一个公式,几点说明,几个例题,几道练习”。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深深扎根,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传承的是已有的知识,这种师徒式的教学关系虽然对传授知识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也应该承认学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而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1]与当前新课标的要求相对照,不难总结出多年来的中学物理传统教学的集中体现是:
  第一、在教学目标上重知识的积累,而轻思维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的头脑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是典型的知识决定论的体现。知识决定论将知识绝对化,因而将人相对化,人成为知识的奴隶。然而在“对话”和“教化”理念下所构建的知识环境必定是开放的,还向未知的世界开放。[2]
  第二、忽视个体差异,不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对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的认识因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而各有差异,特别是当今的中小学生由于脱离生产生活实践,在感性认识方面相对四、五十年代的中小学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且学生在心理状况上存在很大的个体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等量、同速度进行教学,这样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

下载word文档压缩附件(.rar)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