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教学研究> 教学论文 > 内容详情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林永周  人气: 次  时间:2009年02月12日  星级: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篁湾中学 林永周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导向的学习。要在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必须明确对象,创设氛围,做足准备,并严格按一定的流程开展,最终使学生通过课堂的多次培养,达到能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我反馈学习结果的目标。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 能力培养

  在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认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按这一理念的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是以学生“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课堂教学,必须是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课堂教学,必须是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的课堂教学,也就说,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是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来开展。从2005年八年级开展物理新课程实践以来,我们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这一课题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一、明确对象

  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必须让学生知道怎样才是自主学习,因此,我们在新课程实验开始的第一节课就让学生知道新课程实验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社会问题,借助所具备的学习资源(图书馆、教材、网络)自觉学习,而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听老师讲足45分钟,并要求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猜想、大胆寻找或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于第一次接触物理学科的八年级学生来说,不经过一定时间的引导及培养,学生是不可能在自我监控下去主动学习物理的,因此,我们老师不能对学生祈望过高,我们要利用课堂这个有限的舞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独立学习物理知识及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也就是说,课堂的自主学习必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开展,如:教师选定适合自学的教材内容,制定学习目标,然后引导学生围绕目标尝试自学,最后获得结果。

  二、创设氛围

  1.要求教师必须解除“传道、授业、解惑”的所谓“师道尊严”,从思想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用“学习”的理念改良“教育”的观念,以“学习者中心论”充实“教师导向论”,并在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学习终身性培养等方面的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启发式、诱导式、咨询式等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培养出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要求学校要注重自主学习环境的建设,尽可能地充实图书馆,建立探究实验教室、校园网络、电子阅览室,完善网络教育资源库等软、硬件设施。

  3.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师生间交流、同学间交流的习惯,要学会发现问题,并围绕问题大胆、自主地开展观察、思考、想象、创造等一系列活动,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

  三、课前准备

  要想在课堂上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这类型课例中,课前进行了如下的准备:

  1.确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并不是教材中所有的内容都方便课堂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我们目前主要是把知识性比较强,过程比较简单的内容作为培养能力的素材,如人教版教材中:第八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的利用》、《生活中的透镜》、《眼睛和眼镜》及《显微镜和望远镜》,第九册中的《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

  2.写好学案。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角度考虑,学案要列出所学的知识点、要进行的学生活动、要解决的问题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案知道学习什么知识和解决什么问题,并让学生选用可能的学习方法及手段。

  3.布置学生预习。提前向学生展示学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每生一份学案,或者通过幻灯片投影形式、多媒体平台或挂上局域网络,预先让学生浏览,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计划如何开展资料搜集和活动方案的设计。

  4.有目的地选择演示实验或设计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实际,以方便教学为原则,以课程标准为目标,选择分组实验或演示实验。

  5.准备素材、器材。课件、视频(可以作为Internet教室素材)、仪器等。

  6.选择好场地。可根据所学知识要求适当选择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探究实验室、Internet教室等。

  四、自主学习的一般流程:(以《光的传播》为例,上课场地:电子阅览室)

  1.展示学案

文本框: 《光的传播》学案
w	光源
w	1.你知道光源的概念吗?
w	2.你能从不同角度对光源进行分类吗?
w	3.课外:调查光源的发展史
w	光是如何传播的
w	你知道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
w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吗?举例说明。
w	光和光线是一回事吗?
w	你能利用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性质解释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等现象吗?
w	光传播的速度
w	(1)百米赛跑记时员,是听到发令枪响后计时还是看到发令枪冒烟后计时?
w	(2)打雷时,看到闪电后经过5S才听到雷声,你能算出雷鸣处离你有多远?

  2.引导学生围绕学案开展自学

  (1)对于光源这一环节,大概需时5分钟左右,主要让学生通过课本、阅览室相关的资料、互联网相关的信息来认识光源的定义、发展史及其分类。

  (2)“光是如何传播的”是这一节课主要内容及重点,可以是老师演示光在空气、水、空气与玻璃砖间的传播径迹,让学生归纳获得结论;亦可以老师组织一定的器材,让学生围绕“光如何传播”这一问题利用器材设计实验,同学间协作获得结论。

  在这一环节,老师在要求学生动手探究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电子阅览室所具有的资源,查找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资料,搜索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事例。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

  (3)光传播的速度这一环节,可以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和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感悟出“光的传播比声音快”,能直接得出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同时通过教材中《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为引子,鼓励学生通过电子阅览室的所具有的资源,拓展性地了解一些天文知识。

  3.学生反馈自学成果

  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的结果往往是多样的,不完全的,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从学生中获得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结论。

  4.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学习成果开展讨论

  在讨论及学生间的自我评价过程中,老师要做到:

  (1)规范行为:确保自主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2)发现火花:教师要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学生富有创意的思维火花。

  (3)排除障碍:教师要注意对个别学生或某些问题适时进行点拨。

  (4)引导深化:教师要注意引导启发,使学生思路打开,总是讨论深刻、周到,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对于学生,则要求他们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特别要注意听人家分析理由,然后作出正确的评价,还要注意不要对有不同(甚至错误)意见或结论的同学进行讥笑、讽剌。

  讨论的最后,教师在听取学生多方面的意见后,给出本节课的规范结论:

  ①能够发光的物体就是光源

  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③真空中的光速为:3×108m/s

  ④光年就是光一年所走的路程

  5.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或所获得的结果的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本节课可以围绕下面几个方面组织习题:

  (1)辨别真假光源。

  (2)解释常见的现象,如: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等。

  (3)应用光直线传播的实例。

  (4)田径计时问题。

  五、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课堂的培养是有限的,我们课堂培养的目的,就是要给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一般流程及可能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课堂的培养,让学生能初步学会:学习目标的自我确定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