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王新春 人气:
次 时间:2005年12月30日 星级: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师在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物理科技创新活动,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下面就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纸锅烧水”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物理实验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了《密度知识的应用》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鉴别一件小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要求学生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再动手进行操作,然后讨论有几种鉴别方法,比较哪一种实验可信度最高。
二、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平行光源、电铃、密度计、小天平、量筒、杠杆、潜水艇等实验仪器或模型、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对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举办“初中物理报”专刊评比,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了《安全用电》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学生撰写小论文,对如何进行安全用电作大胆的设计和构想,提高了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认真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科技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有条件时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化设施,观看最新科技录像片等等,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某些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地扩充,通过录像、资料讲解,达到进行科技教育的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应用,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生活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明显提高,关心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五、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到现场实地观察、调查来增加他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了《安全用电》后,组织学生安装照明电路,排除照明电路的故障。在学了《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后,让学生到附近工厂、农村调查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在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通过几年来我校物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中学物理课的教学中,开辟物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于实践,寓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与课堂教学并行发展、相辅相成,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化的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四中 王新春)
- 上一份资料:对于物理新课改的思考
- 下一份资料:初中物理新课程中“探究性学习”及评价刍议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师在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物理科技创新活动,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下面就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纸锅烧水”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物理实验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了《密度知识的应用》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鉴别一件小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要求学生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再动手进行操作,然后讨论有几种鉴别方法,比较哪一种实验可信度最高。
二、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平行光源、电铃、密度计、小天平、量筒、杠杆、潜水艇等实验仪器或模型、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对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举办“初中物理报”专刊评比,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了《安全用电》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学生撰写小论文,对如何进行安全用电作大胆的设计和构想,提高了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认真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科技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有条件时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化设施,观看最新科技录像片等等,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某些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地扩充,通过录像、资料讲解,达到进行科技教育的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应用,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生活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明显提高,关心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五、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到现场实地观察、调查来增加他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了《安全用电》后,组织学生安装照明电路,排除照明电路的故障。在学了《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后,让学生到附近工厂、农村调查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在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通过几年来我校物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中学物理课的教学中,开辟物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于实践,寓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与课堂教学并行发展、相辅相成,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化的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四中 王新春)
- 上一份资料:对于物理新课改的思考
- 下一份资料:初中物理新课程中“探究性学习”及评价刍议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