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教学研究> 教学论文 > 内容详情

我的新课程教学故事——初遇尴尬

作者:姚爱玲  人气: 次  时间:2004年11月16日  星级:

我是去年刚从高中下来带初中物理学科的。记得在上学期一开学的时候,为把学生的物理兴趣给提起来,我在上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时,没有赶进度,不但讲了很多的科学故事,科学人物传奇及物理学有关发展简史等,而且还补充做了许多物理小实验,如静电吸物、人造彩虹、纸托杯水、漂浮的硬币等。在初二(3)班上此课时,我遭遇了一次“尴尬”,(3)班的学生“特爱挑刺”,而且毫不留情,有问题激动得“刷”就站起来;沉稳点的举手,不解决他的问题,决不放“手”。

这次的“尴尬”是这样的:我用白纸托起一杯水,纸在下面,当时花业玥同学就举手问了:“纸在上面,能不能用手捏着纸把杯水拎起来?”我当时就坚定地告之:肯定不行!他虽坐了下来,但老大声地说了句:那可不一定!当时还真把我给急了。“怎么办,”我思索了一下:现在不是讲究“过程与方法”,“交流与发现”,“探索与创新”等教学思想吗,我今天这节课就豁出去了,就让学生难得“玩”一堂课吧。接着,我就胸有成竹地照花业玥同学说的那样做了几次,都不能把杯水托起来,我怕他不相信,让他上来做了几次,也都没有做成功。边上学生喊了起来:纸太软了,换硬点的纸片就行了!我回答说:纸片一见水都容易变形发软,很难成功的。特爱提问的李勤就说:“换玻璃片行不行?(学生情绪是一片高涨,根本就忘了举手这回事了,想到什么就叫出来,真难为了我的噪子。)”对!玻璃片应该行的,我就让学生到隔壁葛师傅那儿要了一块不大的方玻片,来做此实验。经过几次试做后,最终将杯水托了起来(满杯水)!学生一片欢呼。

等学生安静下来后,我就“卖关子”了:“手未托杯子,知道这是什么力量将杯水“托”了起来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大气压!看来,学生知道的东西还真不少,但是,正当我准备总结本节课的启发与对学生的指导思想时,思维特异的王昊举手了:“老师,我觉得可能是水对玻璃片的粘力(粘滞力他们没学。)吧?”这不可把我难倒了,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想了一下,我就把杯中水倒掉一部分又重新做了一下实验,还是能成功地把杯水“拎”起来,杯子纹丝不“掉”!我给学生解释说:水的粘力肯定有,但将这杯水这么重(相对来说)的物体“拎”起来,应该不是粘力起主要作用了,并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两只沾满水的手靠在一起,轻轻一用力就拿开了,说明“粘力”很小。再看学生:一脸的疑问!这时的我已经感到面临“险境”,但学生期待的目光让我无法回避。说句心里话,刚从高中下来的我还没遇到这样的“麻烦”,初中这新教材可把我给“坑苦了”,这种实验恐怕都很少有人想过。无奈,生活即教育;理论须实践。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探讨,一致同意将玻片中间钻一个小洞:若是粘力则不影响,照样把实验做成功;若是大气压,则上提时,会漏气进去,实验不会成功。照这一说法,我亲自去找了葛师傅帮忙想裁一个洞,可是不行,一裁玻璃会裂碎,我回来时,下课铃声已响,我就把个问题丢给学生来思考办法,以备下节课再继续。

很快,我又与他们见面了,我准备上后面内容(我怕影响教学进度,都没敢再提此事 。)哪知道花业玥又举手了:老师,我觉得您说话有点不算数!我心里一悚:我说过什么话了?他把一只一次性塑料杯子拿出一亮:“您说的,下节课继续,而且我还为此事动员了我的老爸、老妈,帮我想了一个妙方!”底下学生哄堂大笑,唉,天哪,是上节课的实验!无奈,我只得继续带他们“玩”:我先用塑料杯试了几次还不错,效果挺好!然后,再按花业玥同学说的把杯子侧面用小刀戳一个小洞(玻璃不好打洞,可以打在杯子上!此法甚好。)重做实验时,杯子和半杯水已根本不听话了,怎么拎玻片也拎不起来,我还让许多的学生自己上来试了试,没有一次成功的。趁势我就问学生了:“现在看来,托力主要是谁呀?”,就听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大气压!”再看看王昊:挠着头,咧着嘴“不好意思”地在笑呢,为了鼓励他,我对他说了句:“大家应该感谢你呢,这是高质量的“问题”,你应该高兴才是。”唉,到现在,回忆起学生当时的那个兴奋劲哪,连我自己都觉得心理有股甜甜的味儿。

反思一得:虽然这节课我在进度上落了一节课,但我认为值得。如果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长期坚持这样的一种探索式与研讨式的教学思路,以兴趣为动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甚至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来为我的教育服务,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个创新式的人才。相信未来是真正属于我们这些学生的!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