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教学研究> 教学论文 > 内容详情

从电流概念的缺失谈新课程背景下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作者:刘朝明  人气: 次  时间:2017年11月06日  星级:

顺德杏坛中学 刘朝明

电流强度在电学中是个重要的概念。在粤教版的高二物理选修3-1电路一章的教学中,我发现没有了电流强度概念。我再仔细向学生了解,学生在初中也没有学过电流强度概念。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教师对电流强度概念不及时补充,用粤教版中学物理教材组织教学的高中学生会缺失电流概念,进而会影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同时也暴露了目前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正视和解决。

一、教材编者和高初中教师要全面了解中学课程标准和高初中物理教材体系。

近年来由于新课程标准要求与旧教学大纲有很多不同,教材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初中教材已经与教师学生时代的高中教材相去甚远。这就需要负责编写教材的专家认真研究学习和把握初高中课程标准。查阅初中课程标准和高中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对电流概念都没有具体要求。初中课程标准中有探究电流、电压、电阻关系,有欧姆定律。作为欧姆定律的知识准备,初中教材中理应有电流概念。高中课程标准中对相关内容的要求是“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对电流概念不作要求也合情理。正因为课程标准对知识点的要求不象原教学大纲那么具体明确,教材编者又没有注意初高中间的衔接,或我们选用的高中初中教材不属同一版本等原因,导致在粤教版物理教材中缺失了电流概念。人教版的高中教材3-1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之前,有意识地补充了电流强度概念。所以,我们物理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初高中教材。课程标准只有一个,但课程教材却有很多种版本;学生手中的教科书只有一种,但作为组织教学的教师我们的手中应该有多种版本的教材。备课时不应拘泥于一种版式本的教材。这样我们组织教学时就能吸取各种不同版本教材的精华,减少某种教材的不足对教学的影响。这也体现了教师是重要教学资源新课程理念。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知识衔接点。

中学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呈螺旋式上升。在高中阶段对初中阶段所学的概念和规律重复学习并要求有所提高。对同一知识点的学习,初中以定性和半定量为主,而高中则以定量为主。一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初中阶段的结论是在特殊条件下成立的,而高中阶段的概念和规律更具有普遍性。这就要求我们高初中教师都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既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联系,也要设法减少知识的负迁移。

高中物理教学中与初中衔接点很多,本文仅取下几点分析,以抛砖引玉。

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初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高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初中教学时要注意:表达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时要留有余地,不宜绝对化。不能说“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高中教学时要注意:难点在于揭示“运动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的区别和联系。如果在高中阶段把滑动摩擦力方向表达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算是错误的。

2.路端电压与电动势

初中:分析电路问题时一般假定电路电压不变。没有电动势概念。

高中:引入了电动势概念,电源电动势不变,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而变化。

初中教学时要注意:教师头脑中要有路端电压和电动势概念,并清楚这两者的区别。在表达时强调:“假设电路的总电压不变”

高中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要揭示“路端电压”与“电源电动势”的区别,更要引导学把握两者的联系。要学生掌握路端电压与电动势相等的条件是I=0或r=0,只有理想电源路端电压才不变。

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初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导体切割磁感线。

高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初中教学时要注意:向学生交代清楚产生感就电流的条件是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高中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实验示“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却没有感应电流产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再进一步去揭示“回路的磁通量变化”才是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进一步,可以引导学生从“动生”和“感生”两个角度去理解是什么力推动电荷定向移动形成感应电流。

4.磁感线的方向

初中:磁感线从北极出发指向南极,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

高中:(磁体)螺线管外部的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再从其南极进入。在内部磁感线是从南极出发指向北极。在螺线管的外部“同名磁极相排斥”,在内部“同名磁极相吸引”。

初中教学时要注意:教师对“磁感线是闭合曲线”要心中有数,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磁感线从北板出发指向南极,同名磁极相排斥”这个结论只在磁体的外部成立。

高中教学时要注意:要重点揭示磁体内部的磁感线方向,让学生知道“磁感线从北极出发指向南极,同名磁极相排斥”这个结论只在磁体的外部成立,在磁体的内部恰恰相反。对小磁针的指向判断不能只停留在“同名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认识水平,而应上升为根据小磁针所受的磁场力,即小磁针所在位置的磁感线切线方向来判断。

总之,只有在教学中过程中我们处理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才能让物理概念和规律不出现断层和缺失现象。同时也能发挥好知识的正迁移作用,让学生在初中学习的知识有助于高中学生的掌握知识和能力提高。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后让学生回头看初中的感觉,不是“初中老师讲的是错误的”,或“初中、高中知识毫无联系,是纷乱的”感觉。而应该是“一览众山小”和“原来如此!”的感觉。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