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教学研究> 教学论文 > 内容详情

物理复习课减负增效的思考和实践

作者:张柳琴  人气: 次  时间:2020年03月12日  星级:

上海市崇明县民一中学 张柳琴


 摘要:实行优生优育政策以来出生的孩子智商都不低,影响学习成绩的多为非智力因素。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是符合儿童心理学原理和教育学原理的。本文试图以家长、学生和教师目光的焦点──中考复习为对象,以笔者担任的物理课为例探讨以教法改革推动学法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复习课  减负  学法  教改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之一就是教学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各个学校、各门学科、各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做法,其中不乏具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成功实例。但是,学法改革的核心是要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而目前还有不少教师未能冲破应试教育的怪圈,片面追求知识的灌输,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教法改革拖住了学法改革的腿。

   众所周知,在中考复习阶段,来自于家庭、社会的压力给许多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再加上复习课中要么画线圈点,简单重复;要么题海淹没一切,许多学生往往身心疲惫。“题海无涯,回头是岸”──学生的感慨中包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缺乏创造性的复习,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其结果反而降低了复习的效率;即便是追求升学率,也是适得其反。


   二、问题的讨论与分析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所以,笔者认为,中考复习课应该在原有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查漏补缺,巩固扩大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应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一定自学能力,而非高分低能的合格毕业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改变复习课教学方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才是我们进行教改的目标。

  笔者通过若干年的教学实践,找到几个突破口: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验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我们要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中考复习课是综合训练课,不是机械的读、背、抄、写课。要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要极力避免简单地重复。传统的复习课,通常是“炒冷饭”,即老师先替学生复习总结已有知识;而学生则被动接受“似乎”已经懂了的知识,并不停地记笔记。大多数学生会期望老师在复习中给出点“法宝”或者“杀手锏”,甚至押题;所以记笔记仅仅是强迫自己认真听课的一种手段,结果只是把学过的知识又一次记录在本子上,没有时间思考这一部分还有哪些不懂之处,可以说并没有把知识真正记在脑子里。

  2.变客体为主体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育的实质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教育过程中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遵循这条规律去认识和处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教学工作就能卓有成效,反之则事倍功半。

  传统的复习课是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不少老师总习惯于把学生活跃的思维纳入自己预定的轨迹──教师讲解知识学生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作。这样,学生从上课一直听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有劲使不上。如果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就不利于“减负增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实,复习的内容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进行讲解,只需在学生遗忘时,唤起学生的记忆就可以了。所以,复习课要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上,以自学为主,从而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其自我探索、自我获取的精神,以改变他们消极被动的状态,提高其识记效果。

  3.变考试为提问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流传多年的一句顺口溜。不难想象,沉重的考试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过分重视考试的作用对学生心理已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究其实,考试的最终目的只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好多老师都把中考复习课都变成了中考“实战演习”和试卷讲评课,不仅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由于频繁考试,加重了老师的阅卷工作量,用于备课的时间大大减少。所以以考代练、以考代复习,负面作用较大。

  4.变学会为会学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变“学会”为“会学”,是教学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教学的根本任务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学会某些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做现代科学知识的“消费者”,而是让学生做科学知识的传承者,甚而将来成为创造者。所以,即使是在复习过程中,也不能靠单调、机械的重复,更不能靠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题海战术”来掌握知识,那种加班加点、突击性措施都属于临阵磨枪。

  在中考复习阶段,任课教师会面对各种渠道铺天盖地而来的复习题、模拟试题。不论课堂例题还是课后练习都应精心选择,避免重复劳动。当然,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大量地做题,精选题目、精讲题目、总结规律,让学生触类旁通。有位专家曾说过,要让学生脱离题海,老师必须进入题海,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

  在复习中,我们应该重点突出一个“导”字,让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知识,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吃透书本和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变难受为享受

  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而复习课内容往往没上新课那么新鲜,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复习课好比是故地重游,一个好的导游往往能为似曾相识的故地增色不少,老师在复习课中应充当学生的“导游”。一个好的导游能用语言吸引游客,给游客美的享受,而一个好老师则应该通过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问题的对策与解决

  针对以上的分析,笔者在近几年的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践中采用了一些办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让学生“用心”学习,改课堂笔记为课后笔记

  复习《光学》内容,学生通常能总结出光学知识的三大板块: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我要求每一个学生不要分心记课堂笔记,而是全神投入讨论并总结出三大板块所涉及的知识点,我自己只在这个过程中稍加引导而不是替代包办。这样,由大家共同讨论总结比昏昏欲睡地听老师讲解,课堂气氛要活跃得多,学生的印象要深得多,复习效果也好得多。然后要求同学们在课后记下这一堂课的最大收获,记下这堂课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没复习到,还有哪些疑问等。

  例如,笔者曾从光学部分的课后笔记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还没吃透。经询问和分析,原来这个班初二时的凸透镜成像实验只走了个形式,没有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思考,导致没有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就在下一堂课安排了重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解决了疑问。学生在课后笔记上明确表示已经掌握了凸透镜成像规律。

  这样,学生记课后笔记相当于重新梳理一遍课堂上复习讨论过的内容,不仅了解了应知应会的内容,还知道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这比课后大量做练习效果要好很多。笔者并未考试,只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笔记,就掌握了学生的状况;而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实现了“补漏”。

  2.让学生换位学习,改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

  “教无定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要效率,优化复习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在复习课上,笔者很少让学生上黑板做题,会精心编写一些比较基础的例题让学生讲解,让他们当“小老师”,其余学生当“裁判”,指出“老师”解法的优缺点,老师只需在旁适时地稍加评点。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老师”的解题方法,开拓自己的思路,掌握不同的解法;还可以引导他们向“老师”质疑或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比如:一灯泡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6伏,电阻是10欧;要使小灯泡接在9伏的电源上时能正常发光,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台上“小老师”在讲题的时候,台下学生的思维会处于一种很活跃的状态。这时,及时鼓励学生轮流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会产生不同的解法。针对学生的不同解法,我就及时复习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电压比等于电阻比、有分压作用等。这样,通过一个习题就轻松地把“串联电路”的知识点复习了。

  自主学习的课堂形式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互相学习的结果不仅能温故知新,加深印象,而且培养了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主动吸收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教学活动,改“笔试”为“口试”

  复习期间,经常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但有限的几次所谓“模拟考试”不可能全面检查到每个学生的基本状况。考试──阅卷──评讲,这样一轮要花掉师生多少时间?所以笔者只把复习期间的考试当作一种心理锻炼,目的在于营造一种气氛,使学生进入正式考场时能泰然处之,正常发挥真实水平;而把平时的考试改成了课堂提问。

  中考临近,学生肯定还会有好多还解答不了的问题,笔者通常事先从学生的课后笔记和平时作业中找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采用抽签的形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被提问的可能,而答对的学生可以为下面被提问的同学选题。对答题出错的学生,我先对正确的部分给以充分肯定,以保护其勇气和积极性,再请同学帮他们分析纠正不足之处。这样的复习课,既能减轻学生由于频繁考试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纠正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知识误区,使复习课的效率得到了最大地提高。

  4.让学生内化学习,改题海战术为学法指导

  热衷题海战术的人,其指导思想无非是:做遍天下题,还不能应付考试?但是,这可能吗?况且,做一题只是会一题,没做过的呢?我们的原则应该是做一题会一类题。

 例如,“伏安法测小灯泡功率”实验非常重要,历年中考也经常考到。所以在复习前我阅读了大量的试卷,归类整理了许多有关题目,总结出一套解题思路──在复习中通过几个不同的例题,让学生体会这类题目的解法;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例题,找出其解题过程的类似之处。通过学生讨论,老师点拨,总结出这类题目的共同点是“三个要素”和“两个状态”。“三个要素”指电源电压、小灯额定电压(或额定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两个状态”指初始状态和正常发光状态。找到了规律后再加以引伸和拓展,提出诸如“三要素中缺电源电压该怎么办”之类问题,让学生自编题目研究解法。课后,老师只需要布置几个不同类型的练习加以巩固就能使学生掌握这类题的解法。这样,不用大量练习,学生掌握快,效率高,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了。


  5.让学生愉快学习,改枯燥讲授为寓教于乐

  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一般没上新课那样浓厚,这就要求老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比如,在复习反射定律时,为了说明“反射角=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反射角”,我就故意问学生,“你父亲像你吗?”学生会发现我的话有悖于生活常识,全班哄堂大笑,这时再讲清为什么不能反着说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再如,在复习机械运动时,笔者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概念;用“飞花两岸照晚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说明静止是相对的概念;用陶渊明的“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都可以复习相对运动等。总之,发挥想象,多方运用生动、形象、有趣的讲法,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活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

  复习是在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要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不能像上新课那样详细讲解和分析,不能用题海战术加重学习负担,更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复习不仅是旧知识的重现和再认识,也是综合训练和素质教育。所以,在中考复习中,教师必须积极改进教法,在备课上狠下功夫,精心安排授课环节,设计精当的作业,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同时,复习课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

    [3]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