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区课改教学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
作者:赵光平 人气:
次 时间:2004年11月23日 星级:
这是实验区一堂尚未正式进入课改的小学自然课。
为节省篇幅,这里只呈现课的一些片段,并隐去了所有的真名。
课有些不平常,听课人中有2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派来的专家、4位省教研员、3位当地教育部门的领导和一些外校教师。
上课的老师叫罗吉,约四十多岁。她经历过一些大的场合,们今天这种阵势,估计也是第一遭。
课是以这种方式导入的:
"我们很熟悉的东西,其实我们并不一定很了解。"罗吉老师说,"比如,水,天天喝,天天用,可一些性质我们仍设注意到。不信,请看下面的实验。"
实验装置为玻璃管下连着-圆底烧瓶,即在塞紧了胶塞的烧瓶上,插入了一根筷子粗的玻璃管。
"里面有什么?"老师问。
"红色液体。"学生答。
"说详细一点。"
"……"
"对"老师点头,然后说"红色液体其实是水,为便于观察,加了两滴红墨水。"
"将装置放到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烧瓶变热!"
"烧瓶里的东西也将变热!"
老师听后笑道:"真的不了解水!不信就动手试一试。"
一试,玻璃管里果然出现了怪事,学生十分惊讶。
"你们惊奇什么?"老师明知故问。
学生兴奋地嚷道:"玻璃管里的红水会动,会往上跑!",
"这说明了什么?"
一些学生蜕:"水增加了。"
"是什么地方的水增加了?"老师不解地问。
"装置里的水增加了。"
"根据是什么?"
"从玻璃管看,水面上升,所以水增加了。"
老师问:"水增加了,是水的质量增加了,还是水的--"话到了嘴边,她又咬住了。
显然她不愿意说出"水的体积增加"这几个字。
她换了-种问法:"水增加了,是不是你们加进了水?"
"没有啊!"学尘们说。
"没有加进水,那水位怎么上升了?"
"这----,这----,"学生们张着嘴答不出来。
"给你们5分钟,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水位上升了?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什么,不就说明水的体积增加吗!"后面一个听课老师小声说。
她的同伴则说:"可这话必须从学生口里说出来,否则,怎么体现课改新理念呢!"
"明白了吗?"罗吉老师问。
"明白了。"学尘们答道。
-个男孩抢着说道:"水没有增加,是烧瓶里的热空气把水挤起来了。"
"塞子把烧瓶里的空气堵住了,空气变热,把水推上玻璃管里去了。"另一个学生补充道。
"还有其他意见吗?"老师-连问了三次,没人出声。
"这两位同学说的,你们同意吗?"
学尘们说:"同意。"
"烧瓶里明明装满了水,怎么会有空气?"教师急了,声音变高。
"水上升,说明水的体积增大了,是不是?"没有时间再拖,教师直接问了。
"是"两个女孩应和道。
"是什么使体积增大?"
"热气。"几个学生脱口而出。
"你们说的热气实际是热量。"老师解释悦,"吸收了热量,水的体积变大。"
各组按教师的吩咐,将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冷水中.
"看到了什么?"老师问。
"玻璃管里的红水下降了。"
"为什么下降?给你们一分钟想想。"
大概有了前面的学习,学尘准会况:"水受冷,体积缩小,水面下降。"可学生偏不这样说。
"水下降,是因为管里的水退下去烧瓶里;水之所以退回,是因为烧瓶变大了。"
"烧瓶会变大?"教师惊奇地说,"烧瓶可不是气球哟,想变大就变大,想变小就变小。"
这句话,逗得孩子们笑了起来。
"其实,因为受冷,水的体积缩小,水就下流了。"老师给出答案。
各组学生又用酒精做了实验。
然后,师尘们共同总结道:
"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酒精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水、酒精都是液体,
由此可以推出,
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刚才得出了什么结论?"老师问。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说。
老师举起一个烧瓶说道:"这是煤油。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没有!"学生们毫不含糊地说。
"怎么?它不是液体吗?"
"是液体,但不是红色的液体,所以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生之所以这样想,可能是因为前面的水和酒精都染成了红色。)
"你们愿不愿意用煤油做一下实验?"老师问。
"愿意。"学尘说。
几分钟后,各组都做完了煤油实验.
老师问:"你们刚才的想法对吗?"
全班叫道:"错了,液体的颜色不影响热胀冷缩。"
这堂课,经过一波三折,似乎快要成功了!
"今天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下面做道题,看看掌握得如何。"老师蜕。
"是道是非判断题,题目为:酱油、菜油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对还是错?"老师问道。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叫道:"错!"
老师愣住了,片刻后方问道:"难道酱油和菜油不是液体?"
"是液体,但酱油和菜油是可以吃的。"-些学生说。
"酱油有色素。"有几个学生说。
"菜油烧不着,所以不会热胀冷缩。"另一些学生则说。
"刚才做过实验,酒精、煤油会不会热胀冷缩?"老师问。
"会。"学尘们说。
"现在,酱油、菜油会不会遇热就膨胀,遇冷就缩小?"老师又问道。
"不会。"学生们坚定地说。
"这只是你们的猜测,"老师苦笑着说,"实际上,是会的。"
"啊!"学生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声。
下课了,罗吉老师心情沉重地走出了教室。
下面就要评课了,不知上面的人会说些什么!
座淡开始了。
罗吉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罗吉老师说这句话时,满脸都是愧色。
是什么导致这堂课失败?
原因之就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没有,也不可能有分子的概念。
座谈会结束了。专家们离开了实验区。
后来,罗吉老师的处境怎么样?
没有怎么样。
她并没有因这堂课而受到责难:
反而因这堂课,她受到教授的邀请,参加了他主持的一项教育部的课题研究。
- 上一份资料:新课标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
- 下一份资料:重视表达能力培养,倡导物理写作教学(获奖论文)
这是实验区一堂尚未正式进入课改的小学自然课。
为节省篇幅,这里只呈现课的一些片段,并隐去了所有的真名。
课有些不平常,听课人中有2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派来的专家、4位省教研员、3位当地教育部门的领导和一些外校教师。
上课的老师叫罗吉,约四十多岁。她经历过一些大的场合,们今天这种阵势,估计也是第一遭。
课是以这种方式导入的:
"我们很熟悉的东西,其实我们并不一定很了解。"罗吉老师说,"比如,水,天天喝,天天用,可一些性质我们仍设注意到。不信,请看下面的实验。"
实验装置为玻璃管下连着-圆底烧瓶,即在塞紧了胶塞的烧瓶上,插入了一根筷子粗的玻璃管。
"里面有什么?"老师问。
"红色液体。"学生答。
"说详细一点。"
"……"
"对"老师点头,然后说"红色液体其实是水,为便于观察,加了两滴红墨水。"
"将装置放到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烧瓶变热!"
"烧瓶里的东西也将变热!"
老师听后笑道:"真的不了解水!不信就动手试一试。"
一试,玻璃管里果然出现了怪事,学生十分惊讶。
"你们惊奇什么?"老师明知故问。
学生兴奋地嚷道:"玻璃管里的红水会动,会往上跑!",
"这说明了什么?"
一些学生蜕:"水增加了。"
"是什么地方的水增加了?"老师不解地问。
"装置里的水增加了。"
"根据是什么?"
"从玻璃管看,水面上升,所以水增加了。"
老师问:"水增加了,是水的质量增加了,还是水的--"话到了嘴边,她又咬住了。
显然她不愿意说出"水的体积增加"这几个字。
她换了-种问法:"水增加了,是不是你们加进了水?"
"没有啊!"学尘们说。
"没有加进水,那水位怎么上升了?"
"这----,这----,"学生们张着嘴答不出来。
"给你们5分钟,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水位上升了?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什么,不就说明水的体积增加吗!"后面一个听课老师小声说。
她的同伴则说:"可这话必须从学生口里说出来,否则,怎么体现课改新理念呢!"
"明白了吗?"罗吉老师问。
"明白了。"学尘们答道。
-个男孩抢着说道:"水没有增加,是烧瓶里的热空气把水挤起来了。"
"塞子把烧瓶里的空气堵住了,空气变热,把水推上玻璃管里去了。"另一个学生补充道。
"还有其他意见吗?"老师-连问了三次,没人出声。
"这两位同学说的,你们同意吗?"
学尘们说:"同意。"
"烧瓶里明明装满了水,怎么会有空气?"教师急了,声音变高。
"水上升,说明水的体积增大了,是不是?"没有时间再拖,教师直接问了。
"是"两个女孩应和道。
"是什么使体积增大?"
"热气。"几个学生脱口而出。
"你们说的热气实际是热量。"老师解释悦,"吸收了热量,水的体积变大。"
各组按教师的吩咐,将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冷水中.
"看到了什么?"老师问。
"玻璃管里的红水下降了。"
"为什么下降?给你们一分钟想想。"
大概有了前面的学习,学尘准会况:"水受冷,体积缩小,水面下降。"可学生偏不这样说。
"水下降,是因为管里的水退下去烧瓶里;水之所以退回,是因为烧瓶变大了。"
"烧瓶会变大?"教师惊奇地说,"烧瓶可不是气球哟,想变大就变大,想变小就变小。"
这句话,逗得孩子们笑了起来。
"其实,因为受冷,水的体积缩小,水就下流了。"老师给出答案。
各组学生又用酒精做了实验。
然后,师尘们共同总结道:
"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酒精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水、酒精都是液体,
由此可以推出,
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刚才得出了什么结论?"老师问。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说。
老师举起一个烧瓶说道:"这是煤油。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没有!"学生们毫不含糊地说。
"怎么?它不是液体吗?"
"是液体,但不是红色的液体,所以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生之所以这样想,可能是因为前面的水和酒精都染成了红色。)
"你们愿不愿意用煤油做一下实验?"老师问。
"愿意。"学尘说。
几分钟后,各组都做完了煤油实验.
老师问:"你们刚才的想法对吗?"
全班叫道:"错了,液体的颜色不影响热胀冷缩。"
这堂课,经过一波三折,似乎快要成功了!
"今天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下面做道题,看看掌握得如何。"老师蜕。
"是道是非判断题,题目为:酱油、菜油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对还是错?"老师问道。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叫道:"错!"
老师愣住了,片刻后方问道:"难道酱油和菜油不是液体?"
"是液体,但酱油和菜油是可以吃的。"-些学生说。
"酱油有色素。"有几个学生说。
"菜油烧不着,所以不会热胀冷缩。"另一些学生则说。
"刚才做过实验,酒精、煤油会不会热胀冷缩?"老师问。
"会。"学尘们说。
"现在,酱油、菜油会不会遇热就膨胀,遇冷就缩小?"老师又问道。
"不会。"学生们坚定地说。
"这只是你们的猜测,"老师苦笑着说,"实际上,是会的。"
"啊!"学生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声。
下课了,罗吉老师心情沉重地走出了教室。
下面就要评课了,不知上面的人会说些什么!
座淡开始了。
罗吉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罗吉老师说这句话时,满脸都是愧色。
是什么导致这堂课失败?
原因之就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没有,也不可能有分子的概念。
座谈会结束了。专家们离开了实验区。
后来,罗吉老师的处境怎么样?
没有怎么样。
她并没有因这堂课而受到责难:
反而因这堂课,她受到教授的邀请,参加了他主持的一项教育部的课题研究。
为节省篇幅,这里只呈现课的一些片段,并隐去了所有的真名。
课有些不平常,听课人中有2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派来的专家、4位省教研员、3位当地教育部门的领导和一些外校教师。
上课的老师叫罗吉,约四十多岁。她经历过一些大的场合,们今天这种阵势,估计也是第一遭。
课是以这种方式导入的:
"我们很熟悉的东西,其实我们并不一定很了解。"罗吉老师说,"比如,水,天天喝,天天用,可一些性质我们仍设注意到。不信,请看下面的实验。"
实验装置为玻璃管下连着-圆底烧瓶,即在塞紧了胶塞的烧瓶上,插入了一根筷子粗的玻璃管。
"里面有什么?"老师问。
"红色液体。"学生答。
"说详细一点。"
"……"
"对"老师点头,然后说"红色液体其实是水,为便于观察,加了两滴红墨水。"
"将装置放到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烧瓶变热!"
"烧瓶里的东西也将变热!"
老师听后笑道:"真的不了解水!不信就动手试一试。"
一试,玻璃管里果然出现了怪事,学生十分惊讶。
"你们惊奇什么?"老师明知故问。
学生兴奋地嚷道:"玻璃管里的红水会动,会往上跑!",
"这说明了什么?"
一些学生蜕:"水增加了。"
"是什么地方的水增加了?"老师不解地问。
"装置里的水增加了。"
"根据是什么?"
"从玻璃管看,水面上升,所以水增加了。"
老师问:"水增加了,是水的质量增加了,还是水的--"话到了嘴边,她又咬住了。
显然她不愿意说出"水的体积增加"这几个字。
她换了-种问法:"水增加了,是不是你们加进了水?"
"没有啊!"学尘们说。
"没有加进水,那水位怎么上升了?"
"这----,这----,"学生们张着嘴答不出来。
"给你们5分钟,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水位上升了?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什么,不就说明水的体积增加吗!"后面一个听课老师小声说。
她的同伴则说:"可这话必须从学生口里说出来,否则,怎么体现课改新理念呢!"
"明白了吗?"罗吉老师问。
"明白了。"学尘们答道。
-个男孩抢着说道:"水没有增加,是烧瓶里的热空气把水挤起来了。"
"塞子把烧瓶里的空气堵住了,空气变热,把水推上玻璃管里去了。"另一个学生补充道。
"还有其他意见吗?"老师-连问了三次,没人出声。
"这两位同学说的,你们同意吗?"
学尘们说:"同意。"
"烧瓶里明明装满了水,怎么会有空气?"教师急了,声音变高。
"水上升,说明水的体积增大了,是不是?"没有时间再拖,教师直接问了。
"是"两个女孩应和道。
"是什么使体积增大?"
"热气。"几个学生脱口而出。
"你们说的热气实际是热量。"老师解释悦,"吸收了热量,水的体积变大。"
各组按教师的吩咐,将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冷水中.
"看到了什么?"老师问。
"玻璃管里的红水下降了。"
"为什么下降?给你们一分钟想想。"
大概有了前面的学习,学尘准会况:"水受冷,体积缩小,水面下降。"可学生偏不这样说。
"水下降,是因为管里的水退下去烧瓶里;水之所以退回,是因为烧瓶变大了。"
"烧瓶会变大?"教师惊奇地说,"烧瓶可不是气球哟,想变大就变大,想变小就变小。"
这句话,逗得孩子们笑了起来。
"其实,因为受冷,水的体积缩小,水就下流了。"老师给出答案。
各组学生又用酒精做了实验。
然后,师尘们共同总结道:
"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酒精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水、酒精都是液体,
由此可以推出,
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刚才得出了什么结论?"老师问。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说。
老师举起一个烧瓶说道:"这是煤油。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没有!"学生们毫不含糊地说。
"怎么?它不是液体吗?"
"是液体,但不是红色的液体,所以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生之所以这样想,可能是因为前面的水和酒精都染成了红色。)
"你们愿不愿意用煤油做一下实验?"老师问。
"愿意。"学尘说。
几分钟后,各组都做完了煤油实验.
老师问:"你们刚才的想法对吗?"
全班叫道:"错了,液体的颜色不影响热胀冷缩。"
这堂课,经过一波三折,似乎快要成功了!
"今天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下面做道题,看看掌握得如何。"老师蜕。
"是道是非判断题,题目为:酱油、菜油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对还是错?"老师问道。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叫道:"错!"
老师愣住了,片刻后方问道:"难道酱油和菜油不是液体?"
"是液体,但酱油和菜油是可以吃的。"-些学生说。
"酱油有色素。"有几个学生说。
"菜油烧不着,所以不会热胀冷缩。"另一些学生则说。
"刚才做过实验,酒精、煤油会不会热胀冷缩?"老师问。
"会。"学尘们说。
"现在,酱油、菜油会不会遇热就膨胀,遇冷就缩小?"老师又问道。
"不会。"学生们坚定地说。
"这只是你们的猜测,"老师苦笑着说,"实际上,是会的。"
"啊!"学生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声。
下课了,罗吉老师心情沉重地走出了教室。
下面就要评课了,不知上面的人会说些什么!
座淡开始了。
罗吉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没有达到,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罗吉老师说这句话时,满脸都是愧色。
是什么导致这堂课失败?
原因之就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没有,也不可能有分子的概念。
座谈会结束了。专家们离开了实验区。
后来,罗吉老师的处境怎么样?
没有怎么样。
她并没有因这堂课而受到责难:
反而因这堂课,她受到教授的邀请,参加了他主持的一项教育部的课题研究。
- 上一份资料:新课标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
- 下一份资料:重视表达能力培养,倡导物理写作教学(获奖论文)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