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实验探究> 科学探究 > 内容详情

物理探究教学步骤及其操作细则

作者:vip  人气: 次  时间:2005年06月26日  星级:

探究教学步骤说明


一.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整个探究的基础。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探究很难进行下去,为了让学生能提出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创造条件.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若教师只口述让一束光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会将这束光反射出去,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提问题,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很少.若改为教师拿一平面镜和手电筒演示这一现象,让学生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明显增多,有的学生甚至还想到了“反射光的强弱和入射光的强弱相同吗?”等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对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的态度给予肯定和表扬,切忌讽刺挖苦学生。
3.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受年龄和知识面所限,学生对有些知识知道的很少,这时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例如在讲“照相机”时,由于现在学生接触的大多是“傻瓜型”照相机,多数学生都会使用,让学生提问题有困难.这时,我们给学生补充了“光圈”、 “调焦环”、“景深”、“滤光镜”、“变焦镜头”、“叶片式和卷帘式快门”等知识,再让学生提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
4.积极引导、诱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不仅需要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例如: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提不出“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距离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我们增加了凸透镜在各种情况下成像情况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了,所成像的情况也随之改变的现象,使学生顺利地提出了老师所期望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若干问题进行归纳,引导出本节课要解决的知识上来。
二. 猜想
让学生充分的猜,并要求说出这样猜的理由.以防胡乱猜或模式化.猜想并不是无目的、无根据地瞎猜,必须进行科学的猜想.有些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很容易猜想出,有些内容学生知道的很少,这时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例如,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很难猜想出。
三.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施
要让学生制定好计划做好实验准备,包括器材、过程(表格)……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做事目的明确,带着问题去研究。学生把设计的方案提出后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从而张扬了个性,会充满自信心。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探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我们的做法是,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设计,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哪组设计的方案好,对确实设计有困难的教师加以积极地引导。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有的组设计的方案看不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只能看到反射光射出的一个点。这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怎样才能将入射光、反射光的传播路径显示出来。
四.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这一过程中是学生直接对所学知识的验证和基本技能的体现。
五.分析和论证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只有对所进行的实验和证据进行分析和论证才能获取知识得出科学规律,这是从动手实践上升到建立理论的思维过程。我们注重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如何从许多看似无联系的数据中找出变性,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通过实验学生找到了各种成像情况,也测出了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和像到凸透镜距离等多组数据,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
六. 评估
做好评估,可以完善探究活动,使其深入.评估可以来自教师.更要注重学生们之间的评估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具有成就感.因为在探究过程中,个别学生得到的数据或结论往往是片面的,而让学生通过分工协作,使他们互通有无,加强了学生间的友好相处的心态,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在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学习过程、探究过程,养成良好的评估习惯,在取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对每章学习完后,教师都要做总结性归纳,学生做好心得体会等
七. 交流与合作
这一活动贯彻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团队精神,探究中必须合作.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深化了对创造原理的渗透,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新教材为依托,引线搭桥,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程资源,使知识象滚雪球一样发展。
探究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创造性的、探究学习过程,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具有综合功能,所以课堂上我们尽量采用探究教学,在探究中.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或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老师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如果总是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反而包办代替,学生很难学会.
实施新课程对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敢于和善于提问.这是好现象.教师回答不出某些问题也是正常的。这将促使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教师不必要也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应该知道并能指导学生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答案。要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力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常见现象和熟悉知事物提出相反意见.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
进行课堂探究的效果如何?一年多教学实践的结果表明,学生喜欢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喜欢它的图文并茂、喜欢它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喜欢它的联系实际.更喜欢的甚至于让他们兴奋的是他们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二是教师的感受与以前大不相同,教材的灵活度增加了.课堂的空间增大了,教师们感到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空间极大的拓宽了.仅就“光的传播”一节中如何让学生看到不是同一种均匀介质的光不沿直线传播的事实,实验区教师动手制作的教具有:点燃的蚊香扣上一个去了底的大“可乐瓶”,再在瓶内故人一个盛水的烧杯;用装有少半瓶水的无色酒瓶上部向内吹烟后把瓶口密封,用纸鞋盒在盒盖上开一方洞贴上透明纸,内部点蚊香,把白糖溶在水中加大浓度故在烧杯中,变成不均匀介质……都可用激光手电观察光的传播现象。为了使学生能参与探究活动,教师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达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目的.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