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 > 内容详情

“上科版”与“人教版”《序言》比较研究

作者:丁玉祥  人气: 次  时间:2005年03月06日  星级:

一、 序言的地位及作用

序言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说明编者写作意图、经过或介绍、评论著作编写的指导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背景,及主要内容的知识体系和概要等。又称叙言,绪言,序文。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序言”总体上,都向读者或学习者主要介绍了教科书的设置的重要栏目及内容,并对读者和学习者指明了学习本教科书的学习方法,以及教科书的主要特点,这对于学习者了解编写者的意图和教科书的特点十分的便利。与此同时,《物理》“序言”部分还向学习者指明了学习本册教科书的学习方法,这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物理的学习效率。因此,教科书的“序言”部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对学习者的入门学习起到了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不可省略。

二、《物理》教科书“序言”部分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一)“上科版”的“序言”内容编排及特点

“上科版”的“序言”又名“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在八年级教科书中位居第一章,与以往不同,独成一个章节,并分为三个部分,即分别是“走进神奇”、“探索之路”、“站在巨人肩膀上”,最后附“献给同学们”前言。

第一节“走进神奇”,主要从“自然”“社会生活”两个领域,以图片和“为什么”反问式的文字陈述方式(如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等等)。将一些物理现象以及物理问题呈现出来,其目的就是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生活实际中蕴涵的物理现象,能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 ,初步领会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的情感。同时 ,培养学生对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和“问题”意识,尤其是, 在“在生活中……”这一部分,通过生活中物品(如饮料、拉链、圆珠笔和筷子等)中包含的物理问题的设问,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用于探究日常用品(如拉链、筷子)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社会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第二节“探索之路”包含“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两方面内容,通过对古文明(如利用图片和文字对古代文明中文字里所蕴涵的物理知识,古人对宇宙的模型的想象和英格兰的石头阵等实例)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具有科学传统,与人类产生、发展伴随始终。

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是通过图片及简约的物理学史文字,介绍近代物理学发展简史以及各阶段主要的物理学成果,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过去及发展历程,从而激发学生关心科学技术发展,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

“站在巨人的肩膀”则是包括“知识园地——硕果累累”、“科学探究——其乐无穷”两部分内容。“知识园地”中介绍了物理学定义,即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然后以图片为主要方式,附加文字说明,加以强化和说明,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研究对象,介绍“激光技术、信息技术、超导技术、航天技术、显微技术等方面在各生活领域中的应用”,又同时在“科学探究”部分,着重向学生介绍“科学探究”的方法,主要环节及所涉及技能与方法,即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与交流合作”七个主要环节,另外,并注重通过物理学史上著名的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向学生强调“科学探究”过程中善于发现及提出问题、实验证明观点,用事实证明自己观点的两个核心步骤,引导学生要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初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并能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简单的科学规律。

而“科学精神”一栏,通过物理学史上著名物理学家的事例与史实,介绍了科学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的科学精神,即“事实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坚持自信”,“善于合作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在第一章末,附着“献给同学门们”,代前言作用,通过学生“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形成初步的体验和印象,安排了“献给同学们”一节,目的介绍了本册教科书物理知识的主要内容,并明确提出了本册书的教材特点,即“三个注重”,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大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大家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另外,教材编排及栏目设计上,风格多样,栏目具体,并对栏目作了简要说明,为学生做了方法上的指导,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人教版”的“序言”部分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人教版”的“序言”部分内容编排与“上科版”略有不同,“人教版”的“序言”主要安排了“致同学们”“”科学之旅两大部分。

“致同学们”部分,主要让学生明确本册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同时向学生介绍了本册八年级的《物理》教科书内各种栏目设计及其内容,教科书内具体栏目主要包括“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世界”、“动手动脑”等栏目;另外还向学生介绍了栏目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领悟科学的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在“致同学们”的结束部分,编者还向学生介绍了物理知识学习的一般方法,即认真实验,敢于动手,要多动脑,对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书本上讲的道理,想想为什么,自己想不通,就看看别的书刊,问问别人,当时想不通,就记在心理,今后学习的时候在寻找答案,还要与实际与社会相联系,试着用科学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想想科学技术给我们社会带来的哪些好处,引起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以上内容既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习的方法,又向学生提出了物理学要求,强调物理知识与生活应用之间联系,注意“科学技术与社会”意识培养,注意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科学之旅”内容编排包括一段人文性很强的“引言”,另有“有趣有用的物理”、“怎样学物理”、“STS”三个部分。其中“科学之旅”部分的“引言”通过一段人文性和启发性短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这种文体及编排体现了学科内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而“有趣有用的物理”主要向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研究对象,包括声、光、力、热、电等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这种现象是有趣有用的。为了证明物理是有趣的,编者安排了“演示”实验2个,又编排了“想想做做”,目的是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意识。

“物理有用的”则通过图片叙述生活的电以及牛顿等著名物理学家通过猜想发现物理规律对生活的影响,来说明“物理”是有用的。但编写者对这一点的设计和说明不太具体,有些含糊,不能清晰说明物理是有用。

在“怎样学习物理”一节,着重介绍了学习学习物理的三个方法,即“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勤于思考,重在理解”、“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部分采用四幅图片及简短文字,即“自行车从平路驶到坡上,要想省力,后轴的齿轮应该换用较小的还是较大的”;“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上还是向下?为什么?”;“新鲜鸡蛋在水中会下沉,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你能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气球能把杯子‘吸’住,这说明了什么?”四个实验,介绍和说明了物理学习重在观察,勤于动手,强调了动手做,才能学好物理。

“勤于思考,重在理解”则是揭示了学生要善于动脑,力求理解物理知识,养成“问题”意识,和积极探究生活中物理现象及规律的习惯。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部分,强调了物理学知识与生活、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向学生指出了物理知识应从实际中来,要应用到实际中去,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性,同时注意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及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影响。

在“STS”栏目中编者又通过“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短文,向学生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疑问、猜想、实验论证等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主动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与精神,并应用到以后的物理学习过程中。

三、《物理》教科书的“序言”的编写风格异同

“人教版”的教科书“序言”的编写,是以现行的“人教版”《物理》教科书为蓝本和主要线索。力图体现当前“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并运用图片及漫画等形式展现物理现象及规律,但图片和漫画形式单一,物理过程真实情境的再现较少,并且漫画以素描类为主,画面较平淡,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序言”的开始还穿插了富有人文性的名人名言和具有文学性较强的导语与短文,这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但导语中缺乏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的渗透,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